池沟的美在于天空蓝色做底,总有几朵闲适的云调皮地翻动着、变幻着。窗外是永不褪色的彩色画卷,庭院里总少不了淘气的孩童追逐着、嬉闹着……
喜欢在四季里品味池沟之美。早春,在古色古香的小楼上撩动琴弦,弹奏春风;初夏,在山花烂漫的田野里开喉亮嗓,唱响夏花;深秋,在古色古香的关驿廊前品茗阅读,享受秋阳;隆冬,在错落有致的房前屋后溜冰玩雪,轻吟冬雪。
这便是池沟村,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冶力关镇著名景点——天池冶海景区沿线,因天池冶海水流穿村而过得名。
踩着色彩斑斓的彩虹路,一面嵌有“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”几个大字的照壁映入眼帘,既展现了池沟村团结一致、脱贫致富的风貌,又显示出当地群众的拼搏进取精神。
溪水拍打着齿轮,吱呀作响的水磨诉说着岁月。古老的油坊里,被时光浸透的油梁傲娇地横在坊间。连接村里的通道是架在照壁旁的小木桥,孩童们以桥为界,追逐嬉闹在巷尾亭台。
对于池沟村民来说,现在的生活是曾经做梦都梦不到的。祖祖辈辈在山上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,没有资源、产业,更没有现代化,只能靠天吃饭。晴天一身土、雨天一身泥的他们,生活像黑白电视没有色彩,日子如同一潭死水没有涟漪,而贫困则像昼夜更替、四季交织一般如影随形。如果不是党中央吹响消除贫困的集结号,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,池沟村民过的日子还会像祖先一样。
几年前,随着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不断加速,针对池沟村实施的安居工程也在加快推进。临潭县委、县政府超前谋划,制定了周密方案,让贫困户离开大山,拔掉穷根。州县镇三级谋划,与帮扶单位紧密沟通,在山下靠近景区的地方规划了新村,并制定了“种植—养殖—住宿—农家乐”一条龙的脱贫方案,让住进新居的人待得住、能致富。
实现了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池沟人,很快继续投身脱贫攻坚战。他们积极探索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发展模式,壮大集体经济,带动贫困户脱贫,坚持“三链”建设,对土蜂养殖、黄牛繁育、景区游船进行“三变”改革。村党支部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,集体经济不断壮大。
在驻村工作队接续努力下,池沟村党支部以支部标准化建设为契机,建强支部堡垒,培育“红色头雁”,激活“红色细胞”,坚持党建引领、群众参与,切实发挥“一线指挥部”作用,以改善人居环境、配套基础设施、整治村容村貌为重点,整合实施一系列惠农政策及惠民项目。以景区建设为契机,通过资金扶持与业务技能培训,带动群众发展农家乐,实现剩余闲散劳动力再就业,同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,将奇石、根雕等旅游商品与菜籽油、土蜂蜜、鹿角菜以及狼肚菌等农副土特产通过电子商务打入周边市场,大幅度提高群众收入。
2018年年底,池沟村整村脱贫。人们还惊奇地发现,这里变得更美了,由内到外的蜕变,让原本贫困的山民与时代接轨。如何让这种美定格,成为摆在州县镇三级党委、政府以及帮扶单位面前的难题。
池沟村按照“立足扶贫抓党建,抓好党建促脱贫”的思路,抢抓“一十百千万”文化旅游标杆村建设契机,逐步形成了“党建引领有力、产品特色鲜明、空间布局合理、产业体系完善”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。
在脱贫攻坚战中,池沟村一战成名。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,池沟村提前出发,加快美丽乡村建设,打造生态环境优美、村容村貌整洁、产业特色鲜明、乡土文化繁荣、公共服务健全、农民生活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,持续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。
杨柳依依、流水悠悠,俨然一幅江南风景。蝉声满庭树、蛙声满四邻、鸟鸣满山谷……伴随着潺潺的流水声,池沟村给人一种“绿树水中映,人在画中游”的惬意感。在这里,人与自然演奏了一首悠扬和谐的交响曲。
特约记者 敏海彤